央廣網天津7月23日消息(記者褚夫晴)近日,西岸非遺體驗館內笑語盈盈、剪刀輕舞,由天津市河西區文旅局、共青團河西區委員會主辦,河西區文化館等承辦的“西岸津派非遺研學營”首期活動在此開啟。25名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學生沉浸式體驗“馬氏相聲”與“肖氏剪布技藝”的跨界融合,以“傳統曲藝×傳統技藝”的跨界雙體驗創新形式,在“說學逗唱”與“刀剪生花”的碰撞中,觸摸津派文化的鮮活脈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河西區文化館供圖)

活動開始,學生們在“馬氏相聲”傳承人郝夢春的指導下,學習了相聲語言基本功,掌握了繞口令技巧并學習了相聲作品選段臺詞節奏把控,更將學到的經典包袱記在心中。帶著這份感悟,他們轉場至“肖氏剪布技藝”體驗,在傳承人孫肖煒的指導示范下,大家以天津直轄市地圖形狀為基底,以扇面為載體,將相聲里的“包袱”轉化為剪布紋樣來作為創作素材,剪出有“說學逗唱”“逗你玩”等相聲元素的剪布作品。“學完相聲再剪布,才發現‘包袱’能變成看得見的圖案,太奇妙了!”一位學生舉著自己剪布作品感嘆道。相聲的語言魅力化作了剪布的視覺符號,兩個非遺項目在作品中深度融合,實現“曲藝為魂、剪布為形”的跨界聯動。同學們也在說學逗唱中感受地道的天津幽默,在津派剪布中探尋人間煙火密碼。

兩位傳承人現場互動(央廣網發 河西區文化館供圖)

未來,天津市河西區將持續推動更多非遺項目跨界合作,讓非遺以創新表達,成為打開津派文化的“立體說明書”,讓津派文化在青春接力中薪火相傳,成為“城市名片”,讓更多人走進天津、了解天津、愛上天津。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