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17日消息(記者周思楊)“下樓走兩分鐘就到公園,孩子能玩秋千,我能跟鄰居們聊聊天,這日子別提多舒坦了!”自從家門口的口袋公園“云棲園”投入使用后,家住泰安里小區的王阿姨基本每天都要帶著孫女到樓下“打卡”。近年來,東麗區城管委以“打造城市管理最優區、品質生活新高地”為目標,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2023年以來累計建成16處口袋公園,依托城市道路綠地、地鐵接駁點及居住區附屬綠地,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民生承諾,讓“方寸之綠”成為居民觸手可及的幸福空間。
科學規劃:小空間裝下大功能
東麗區的口袋公園建設,從設計之初就緊扣“因地制宜、功能優先”的原則,把每一處邊角地塊都打造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民生陣地。
“云棲園”位于津塘路輔路與榮成路交口,堪稱科學規劃的典型代表。這座占地面積118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曾是空間利用率較低的閑置地塊。東麗區城管委在設計時,首先保留了地塊內長勢尚佳的喬木,再以海棠、碧桃、黃楊等喬灌木為背景,搭配金焰繡線菊、宿根福祿考等宿根植物打造花鏡,讓綠意與花色自然交融。更關鍵的是,通過合理劃分區域,公園內設置了林下休閑區、兒童游樂區和休閑交流區三大功能區——多功能廊架下的秋千、攀爬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廊架與景墻旁的防腐木坐凳供居民歇腳聊天,色彩繽紛的休閑步道則滿足了老人散步、上班族放松的需求。
“云棲園”口袋公園堪稱科學規劃的典型代表(央廣網發 東麗區供圖)
早在2023年,泰安里區域就已建成一處口袋公園,當時還融入了國家安全主題,通過宣傳欄向居民普及國家安全知識;2025年夏天新亮相的“云棲園”,則進一步優化設施,新增垃圾桶、果皮箱、路燈等便民配置,還設置了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垃圾分類知識的公益宣傳欄,讓口袋公園既添“綠意”,又增“暖意”。
文化賦能:小公園承載大記憶
在東麗區,口袋公園不僅是休閑空間,更是傳承地方文化的“微展廳”。2024年投入使用的躍進路文化主題口袋公園,就以“非遺+景觀”的創意,讓城市記憶在方寸之間落地生根。
這座位于躍進路與津濱大道交口、占地4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建設之初便以“修復綠地、植入文化”為核心思路。東麗區城管委充分利用現狀植物構建低維護生態綠地,同時將東麗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鄭剪紙”作為設計主線——提取“中國紅”與剪紙傳統圖樣,打造出“大鄭剪紙”魔方,搭配夜間亮起的水紋射燈,讓公園夜晚靈動又富有文化韻味;園內的特色展示牌,則結合休閑設施向市民介紹“大鄭剪紙”的歷史與技藝,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邊玩邊學,非遺知識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傳承。
躍進路文化主題口袋公園中的“大鄭剪紙”魔方(央廣網發 東麗區供圖)
考慮到公園臨近人行天橋,建設團隊還特別優化了通行功能,讓通勤市民能順路在公園歇腳,既解決了“走路累”的問題,又讓文化景觀與日常出行無縫銜接,真正實現“近而親、用得上”。
精細管護:小投入守護大幸福
“三分建,七分管”,口袋公園的長久活力,離不開持續的精細化管護。東麗區城管委始終把“管護”放在與“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用實際行動守護居民的“小確幸”。
針對不同口袋公園的植物特點,城管委組建專業養護團隊,根據季節變化和氣候條件開展修剪、澆水、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公園四季有綠、季季有景。比如“云棲園”的宿根植物,每到換季都會進行專業修剪,既保證景觀整齊,又能促進植物來年生長;躍進路公園的“大鄭剪紙”小品,定期會有工作人員檢查清潔,確保文化元素不褪色、不損壞。
對園內的硬件設施,管護團隊更是“隨壞隨修”——防腐木坐凳松動了,及時加固;休閑步道出現破損,盡快修補;路燈、垃圾桶有故障,第一時間更換。家住躍進路附近的上班族李女士說:“公園的坐凳永遠干凈,設施從沒壞過,感覺就像有人天天在家門口照顧著,特別安心。”
方寸綠地間 民生福祉長
從泰安里的“全功能樂園”到躍進路的“非遺文化園”,東麗區的16處口袋公園,每一處都緊扣“民生需求”,每一寸綠地都承載著“幸福期盼”。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綠色明珠”,不僅優化了城市生態,更拉近了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距離,讓“品質生活”從口號變成了居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真實體驗。
未來,東麗區城管委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的理念,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與管護,既要避免“千園一面”,又要確保“園園實用”,讓更多“方寸之綠”變成居民家門口的“幸福空間”,為城市品質提升、民生福祉加碼寫下更生動的注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