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23日消息(記者韓雨晨)金秋十月,碩果飄香。日前,“文昌大集·金秋金穗”活動在薊州區州河國家濕地公園舉辦。現場設置了近300個攤位,涵蓋農品、非遺、文化、科普、政務、公益、健康、親子、文藝演出、招聘、家政服務及“山水薊州”文化互動等豐富內容,吸引周邊4000余名居民群眾前來趕集。

“這純手工的紅薯粉,不加添加劑,煮不爛、炒不斷!”來自出頭嶺鎮東李各莊村的李敏,帶著村里的“明星特產”紅薯粉來到“文昌大集”,吆喝聲吸引了不少群眾排隊駐足。隨著漏粉師傅手腕輕抖,白色的粉糊從孔洞墜落成絲,一遇到沸水又迅速凝結成半透明色。不出片刻出鍋冷卻,韌性十足的“勁頭”便透了出來。“這粉條,勁道!好吃!”早早來趕集的劉大媽,嗦了一口裹著蔥花蒜泥的熱粉條,瞇著眼直咂嘴,贊不絕口。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薊州區供圖)

嗦完粉條,劉大媽又馬不停蹄地趕著去其他攤位逛逛。只見,非遺市集上,官善熏腸、王文山小磨香油、劉氏糖畫等傳統技藝,讓人不時發出驚嘆;文化市集上,書法愛好者揮毫潑墨,國潮互動區交流熱烈;科普市集上,機器人編程、科學實驗等互動項目,吸引眾多群眾參與體驗;政務市集上,工作人員耐心解答著居民關于社保、醫療等方面的疑問,發放著各類政策宣傳手冊;健康市集上,醫生們為居民免費測量血壓、血糖,提供健康咨詢;親子市集上,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制作手工,歡聲笑語不斷;文藝演出區,更是歌聲嘹亮、舞姿翩躚,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群眾在哪里,我們就把服務送到哪里。”文昌街道黨(工)委書記鄭德林介紹,自2023年以來,文昌街道共開展140余場次大集活動,服務超8萬人次,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可。

據了解,本次“文昌大集”更吸引了200余家企事業單位及個體農商戶,絕大部分攤位是以志愿服務的形式參與。大集上,時不時能看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之中,或是幫忙引導秩序,或是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幫助,或是站在“山水薊州·志愿同行”攤位前熱情講解薊州文化。“我們要把這份煙火氣變成志愿服務的‘人氣’,讓這份熱乎氣化作基層治理的‘暖氣’。”薊州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崔金星說道。

據介紹,“千年漁陽·志愿代言”主題活動將作為薊州區志愿服務的重要載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服務百姓生活、助力文明創建。該活動聚焦六大志愿服務方向,涵蓋旅游服務、文明培育、文化傳承、全齡關愛、平安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旨在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品牌化、體系化發展,助力薊州建設更有溫度、更有品質的文明城區。

近午時分,隨著深秋的涼意漸漸消散,州河國家濕地公園里這場“百姓大集”的溫暖氣息愈發濃郁……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