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若羌縣融媒體中心)
六月的若羌,23.38萬畝紅棗林綠浪翻涌,棗花飄香,蜂農們迎來忙碌而充滿希望的時節。
6月4日,當第一縷陽光穿透紅棗樹梢,身材微胖、笑容憨厚,被大家親切地稱作“胖哥”的張大川,和妻子苗惠田簡單用過餐,便開著電動車朝吾塔木鄉紅棗示范園駛去。
棗園深處,100多個蜂箱整齊排列,宛如守衛甜蜜領地的士兵。蜂箱周圍,蜜蜂嗡嗡飛舞,在棗花間忙碌。張大川蹲在蜂箱前,小心翼翼打開蓋子,動作嫻熟輕柔,“昨天放出去的蜂子,經過一晚上充分釀造,蜜的質量很棒。”
“胖哥”將剛剛過濾好的棗花蜜裝瓶 (郭城 攝)
夫妻倆配合默契,苗惠田遞上巢蜜,張大川接過放進不銹鋼搖蜜機,單手快速轉動搖把。很快,晶瑩透亮、散發濃郁棗香的蜂蜜如琥珀色瀑布般從巢蜜上流下,沉淀在搖筒底部。張大川夫婦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隨后,他們熟練地完成傾倒、過濾、裝瓶等工序,一瓶瓶棗花蜜新鮮出爐,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光澤。
“俺爺和俺爸在老家就是有名的采蜜人,我打小在他們言傳身教下掌握了這門技術。”張大川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臉上滿是自豪。
2008年6月,張大川在“追花之旅”中,從河南漯河來到若羌,立刻被這里的美景和豐富的蜜源所吸引。“若羌的棗花品質好、花期長,蜂蜜品質自然不會孬,很受市場歡迎。”他興奮地說,每年這時,很多老顧客都會提前預訂,這是對他的信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若羌的紅棗林既是生態屏障,更是天然蜜庫。”張大川輕撫蜂箱,棗花隨風飄落在他掌心。在他看來,守護這片綠海不僅是生存之道,更是新時代農人的使命擔當。
“胖哥”正在查看巢蜜 (郭城 攝)
張大川仔細觀察每個蜂箱的情況。打開一箱,他滿意地說:“這箱可以,每盤能產2至3公斤蜜,7個盤搖下來還不少。”但打開旁邊一箱時,他眉頭微皺,“蜜蜂跟人一樣,有能干的,也有干活少的,采蜜少的夠它自己吃。”既有惋惜,又帶著理解。
當天,陪江浙客商來此考察紅棗產業的若羌縣塔里木紅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支素峰介紹,若羌棗花蜜性甘平偏溫、維生素C含量高,營養豐富,有潤腸、補脾、益腎等功效;另外,純正的棗花蜜本身具有較強的抗菌性和穩定性,理論上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質。
棗園東側遮陽棚下,幾位游客正在試嘗蜂蜜。一位大叔用木勺舀起蜜漿,對著陽光端詳:“這蜜掛勺成絲,透亮得能照見人影兒,甜里帶著棗花清氣,聞著可得勁嘞。”
從縣城驅車來這兒的熱娜古麗·麥麥提說:“我年年都來胖哥這兒買蜜,娃娃咳嗽時,舀一勺沖上溫開水喝,比止咳糖漿還管用。”
張大川有著自己的采蜜計劃,每塊棗園基本10天輪一次。“這樣采的蜜數量和質量都有保證。”他說,用心對待每個環節,才能產出優質蜂蜜。
張大川夫妻倆配合默契,一起將搖好的蜂蜜進行過濾 (郭城 攝)
“守著棗林釀蜜,就是守著金山銀山!”望著生機盎然的紅棗園,張大川的感慨擲地有聲。養蜂業不僅給他一家帶來經濟效益,更激活了生態紅利——蜜蜂授粉不僅可使紅棗坐果率提升30%以上,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紅棗品質。綠水青山正通過這箱箱蜂群,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夕陽西下,金色余暉灑滿青綠棗園。張大川夫婦收拾工具踏上歸途,身后是隨風輕響的萬畝棗林和一箱箱滿載著希望的琥珀色收獲。
今年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兩山”理念引領下,若羌縣通過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將守護綠水青山的行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張大川夫婦釀出的不僅是沁人心脾的棗花蜜,更是新時代農人寫就的“兩山”答卷。(郭城 張達 吐遜阿依·吐爾迪)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