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區74家基層法院全部入駐綜治中心——
打造糾紛“終點站” 探索善治“最優解”
“進一扇門,解百家難。”目前,我區綜治中心正因運行高效而被群眾所熟知,有矛盾就到綜治中心,正成為群眾的共識。
截至今年6月底,我區74個縣(區)綜治中心已實現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法院是便民司法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區74家基層法院如期完成入駐任務,共選派41名資深法官、25名法官助理、32名書記員,以及9名特邀調解員入駐綜治中心。
為積極融入基層治理新格局,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制定了《關于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入駐“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法院入駐綜治中心的方式和職責;研究制定《關于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防范“民轉刑”預警工作辦法(試行)》,從源頭發揮綜治中心功能,共同化解矛盾糾紛。
要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一鏈條”化解,解決非訴訟糾紛尤為關鍵。
城關區人民法院入駐城關區綜治中心后,一次性成功化解105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涉案的600余萬元案款均及時得到履行,贏得當事人連連稱贊,也有效預防涉訴信訪風險。
商品房買賣社會關注度高,群體性合同糾紛更容易激化矛盾,誘發社會不穩定。城關區人民法院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多次聯合綜治中心與房地產企業進行面對面溝通,從法律風險、企業信譽、利益疏導等多維度深入分析矛盾隱患,推動雙方達成和解共識。
調解是把非訴解紛方式挺在前面,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是化解矛盾糾紛成本最低的方式。除調解外,法院在綜治中心的另一項重要職能便是對調解成功的案件進行司法確認,并根據各入駐綜治中心部門的需要開展法律培訓和指導。
“我們正在探索將法院辦案系統、數字法庭向綜治中心遷移,安排訴訟服務團隊在一線駐點,將專業司法服務與綜治中心無縫對接,為群眾提供就地立案、就地審判的‘一站式’便利。”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貢嘎說,也就是建立“調解+速裁”的快速流轉機制,對適宜調解的案件,盡量讓當事人選擇綜治中心,全力推動非訴訟化解;當事人要求立案或者不適宜調解的案件,及時登記立案并委托先行調解并立即啟動快審快結程序,讓群眾感受到司法服務的高效與便捷。
今年8月份,城關區人民法院速裁簡案團隊法官就快速辦理了一起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案件。
德某(化名)因為遭遇家庭暴力,向城關區綜治中心提交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城關區人民法院速裁簡案團隊啟動“綠色通道”,優先審查申請材料,快速核查證據,確認申請人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于當日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及進入申請人住所,向被申請人明確違反禁令的法律后果。裁定作出后,法院通過“司法+社區+公安”聯動機制,第一時間向申請人所在地派出所、社區送達裁定書,確保保護令執行無死角。
一份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快速簽發,成為人民法院深化“多元解紛”與綜治中心協同聯動的生動印證。
貢嘎告訴記者,自全區74家基層法院入駐綜治中心以來,矛盾糾紛非訴化解的成效顯著,全區各級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綜治中心協作配合,有效銜接社會各方調解力量,切實增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合力,讓老百姓說事有據點、巡回審判有基地、公正司法看得見,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有力的司法保障。(本報記者 王香香)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