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舟山10月23日消息(記者 尚天宇)10月22日,第八屆油商大會在浙江舟山開幕。

當天,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協會專家、產業鏈企業主走進舟山定海,沿著舟山糧食全產業鏈觸摸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的紋理。

區位優勢,從港倉聯動到港航協同

22日,在舟山定海老塘山中轉儲運有限公司三期作業區,來自巴西的中國香港籍船舶“匯安”輪緩緩靠泊老塘山三期碼頭,在此卸載68880噸大豆。無需二次轉運,這些大豆坐著傳送帶就能直接進到各個企業的倉庫當中。

行業協會專家、產業鏈企業主走進舟山定海(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在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現代化糧食加工流水線有條不紊。大豆經過預處理、浸出、精煉等加工環節,變成油品和豆粕,現場,一桶桶成品包裝油正通過傳送帶打包裝箱。

“我們有21萬噸的筒倉貨庫,4000噸的預處理車間,還有日加工700噸的精煉車間,日加工500噸的包裝車間。”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興東說,公司還將投產新的項目,包括日加工6000噸的預處理車間和日加工1200噸的精煉車間,明年投產之后,每天原糧加工量能達到1萬噸,精煉能力達到1900噸。

現代化糧食加工流水線井然有序(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預計今年全年的大豆訂單量在105萬噸以上,裝載大豆的貨輪靠泊在老塘山,不需要減載,靠港就能直接進倉,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徐興東介紹,“豆粕是我們的副產品,但卻是其他企業的主原料,從中可以提取脂肪酸、維生素E等,可以制作藥物、保健品等,我們今年有80多萬噸的豆粕銷往全國各地,包括山東、海南等地。”

記者注意到,該企業還助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如包含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東海云廊、定海山區域品牌,為本地消費者提供一系列小包裝油產品。

在舟山糧食產業園內,專注于糧食全產業鏈開發的企業還有很多,舟山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可樂、口香糖、軟糖、餅干……在該企業的展廳內,各式各樣的商品琳瑯滿目。“這些產品用到的糖醇,都是我們企業生產的,應用非常廣泛。”

鄭芳明向記者介紹糖醇的應用產品(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該企業監事會主席鄭芳明介紹,“玉米經過浸泡、破碎、凈化等一系列工藝,可以轉化成玉米淀粉,在這個過程中,會得到副產品玉米蛋白粉等,這些副產品可以作為液糖原料,通過一系列的糖化酶解工藝,變為液糖產品。”

透過該企業的運營管理系統,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個板塊的數據情況,玉米原料進出倉情況、山梨醇和麥芽糊精等固體產品庫存量、資源消耗量等一目了然。“我們一共有4座玉米筒倉,每座倉容約1.5萬噸,可以容納約6萬噸玉米。”

華康運營管理系統(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我們主要是以玉米為原料做深加工的,玉米從貨輪海運過來,到了碼頭之后直接卸船,通過傳送帶直接到公司的統一倉生產,非常方便。”鄭芳明說,無論是借助內河網絡運往內地,還是經過寧波舟山港出口海外,定海的區位優勢都非常明顯。

據悉,全國沿海7條國際航線有6條途經定海,近海可達長江沿岸與各沿海港口城市,遠洋運輸可直達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港口。這主要得益于浙江定海工業園區的地理位置,華康的各類糖醇產品得以在最短時間內,運往全球各地。

全產業鏈,從原料進口到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產品已經從基礎研究快步邁入了產業發展的黃金期,特別是糧食精深加工領域,正在催生一個潛力巨大的合成生物加工新賽道。”在舟山糧食全產業鏈合成生物產業閉門會上,定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王引權介紹,定海對于聚焦發展合成生物產業鏈,有基礎,更有“千倉萬廩”的倉儲優勢、“通達四海”的運力優勢、“多核驅動”的加工優勢和“一體融通”的貿易優勢。

據了解,該糧食產業園已投運倉儲庫容174萬噸、在建(待建)庫容180萬噸,年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85萬噸;該區江海聯運直達航線貫通南北,自貿區建設持續拓展期貨交割。

舟山糧食全產業鏈合成生物產業閉門會(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基礎何在?舟山糧食產業園作為浙江省唯一具備大宗糧油中轉、物流、倉儲、加工、交易等全鏈條服務功能的大型糧油產業基地,不僅是東部沿海重要的糧食集散中心和加工貿易基地、省級物流示范區、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更是國家港口型物流樞紐的核心區塊。

同時,鏈主型企業也引領了集群化的發展。中儲糧、華康、良海糧油、老塘山中轉儲運等40余家企業,構建了完善的產業生態,為未來的大豆、玉米原料高效大規模輪換與協同供應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有效化解了舟山作為非傳統糧食主產區的地理局限。

優勢何在?自去年11月份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進一步明確把糧食作為資源配置的貨種之一,定海聚焦大豆、玉米精深加工雙核產業驅動,依托港口和江海聯運優勢,推動大宗商品儲運基地的規模化發展,為未來的合成生物產業提供穩定的資源保障。

簽約儀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閉門會上,產業鏈三個字多次被提及。鏈主企業的副產品成了產業鏈下游企業的主原料,這樣的“巧合”在糧食全產業鏈上,不勝枚舉。

“我們企業在臺州仙居,專業從事載體技術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而定海的華康生產的副產品剛好是我們開發新產品所需的主原料,現在我們也正在積極地對接投資。”浙江仙居君業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榮敏說。

鄭榮敏表示,除了技術革命性的突破、技術創新之外,要素成本的降低也很關鍵,臺州和舟山距離非常近,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利好。

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佳靈說:“未來,藥用膠囊都將會采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可堆肥材料PHA(聚羥基脂肪酸酯),而我們企業就是專門從事PHA研發的,在這個領域,我們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經驗了。”

據介紹,該公司PHA的銷售額每年都在增長,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市場,用于膠囊咖啡、化妝品的包裝制作等。“未來,外包裝的塑料都將改成PHA材料,而生產PHA的原料,舟山糧食產業園就可以為我們提供。”

隨著舟山華康股份200萬噸玉米深加工健康配料項目落地并逐步呈現鏈主型企業的優勢,定海區也將緊緊圍繞“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四個著力點,充分利用華康的葡萄糖、果葡糖漿等原料,聚焦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功能性健康配料等產業方向,培育全產業鏈發展,打造高端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群。

姚慶介紹定海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情況(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工業園區已集聚船舶與海洋工程、糧食產業、新材料等板塊,去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40億元,占全區比重達64%。1至9月份,產值突破了310億元,預計全年產值達380億元。”定海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姚慶告訴記者,糧食產業園是定海工業園區的核心版塊,占整個工業園區產值的五分之一左右。

如何將本地大宗商品打造成資源配置高地?在姚慶看來,“需要推動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在加工、倉儲、物流、交易等各環節的聯動。比如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不僅持續擴大加工能力,而且通過期貨與現貨交易相結合,讓自身在原料采購、產品出售有更多的選擇。”

舟山是國內開展第一單大豆離岸現貨市場交易試點地。“可以預見,一方面通過創新試點,大宗商品的交易體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現貨交易所帶來的物流需求也會提升,一定程度上會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姚慶說。

舟山糧食產業園(央廣網發 定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對于產業發展大家還是很有信心的,特別是圍繞華康的鏈主原料供給,通過政府搭臺、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共贏的模式,對未來合成生物發展會帶來非常大的推動,也可以給予地方的項目招引帶來非常大的促進。”姚慶表示,“作為引領綠色制造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合成生物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希望能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定海工業園區在合成生物領域的特色優勢,共繪產業發展新藍圖。”

中轉儲運、糧油加工、糖醇研發、合成生物……在這片沃土之上,一條以大宗糧食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愈加補強,政企聯動與企業互利的雙重渦輪正在加速旋轉,帶動更多上下游產業在此集聚,激發產業活力。

編輯:李曉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