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生而無畏,但我們勇而無畏。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戰斗的方向。”在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大亞灣特勤大隊訓練間隙,常常有人朗讀分享大亞灣特勤大隊一站消防員原創詩歌《火焰藍的底色》,充分展示新時代下消防救援人員“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英雄氣概和“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鐵血精神。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大亞灣特勤大隊(大亞灣特勤大隊 供圖)
這是大亞灣特勤大隊職業文化建設結出的“碩果”之一。自承接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職業文化建設試點任務以來,大亞灣特勤大隊黨委根據“553”黨建標準體系建設要求,把文化建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長期性工程,緊跟時代發展、緊貼指戰員實際、緊扣教育主題,找準“文化”與“消防”的結合點、切入點,制定了試點建設工作方法,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責任田”,逐步構建起消防救援職業文化體系,為指戰員打造文化高地、精神家園,為隊伍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文化保障。
突出文化內核打造
消防職業文化有其鮮明的文化內核,是隊伍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的體現,是推動消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重要力量源泉。
作為先行示范區和經濟特區,深圳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駐扎在這片土地上的大亞灣特勤大隊,打造好特區特勤的特色戰斗文化成為重中之重。
該大隊立足隊伍歷史、駐地文化、職業特點等多方面因素,經過推敲琢磨、反復論證,創新提出“犇”職業文化內核,即忠誠擔當孺子牛、嚴謹專業老黃牛、開拓創新拓荒牛。

文化雕塑(大亞灣特勤大隊 供圖)
具體來說,“特”字由“牛”和“寺”構成,“寺”字有官署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官署養的牛。本義即指體形龐大的公牛;后引申為雄性獸類之泛稱;又由大義引申出獨特、特殊義,由獨特義引申出特立、杰出、單獨等義。
眾所周知,消防救援隊伍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一支忠誠隊伍,同人民群眾貼得最近、聯系最緊,與“官署養的牛”這一釋義不謀而合。此外,“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是勤勞忠誠勇猛的綜合象征,三牛相疊為犇(ben),以求成效最大化,寓意奔赴奔跑奔騰,富有青春活力、戰斗激情和創新動能。
“犇”職業文化內核也具象體現在大隊工作的方方面面。創意設計“犇”LOGO,以“牛”的形象作為載體,以紅藍為主色調,整體形象似奔跑的牛;以及融入大隊logo、消防員形象玩偶等消防文化標識設計。
同時,隊史館、文化走廊、消防員之家、體能館、作戰訓練模擬設施等都成為職業文化精神載體,大隊創新運用文化標語、廣播、屏幕、雕塑等元素,進行“戰味”升級改造,營造出濃厚文化氛圍。
突出思想政治引領
今年6月,大亞灣特勤大隊通過“初心課堂”的形式,圍繞主題教育專題三“堅定不移提質強能,始終做到不辱使命”為深圳市消防指戰員進行授課,充分展現大隊堅持黨的領導,在職業文化建設上取得的成果成效。
一直以來,大隊黨委把班子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做理論學習的帶頭人、組織建設的掌舵人、人才建設的引路人,以上率下、敢于擔當,以“對黨忠誠 紀律嚴明 赴湯蹈火 竭誠為民”的訓詞精神,統領隊伍建設全面發展。
7月22日上午,大亞灣特勤大隊黨群服務中心為28名留守兒童,演示、講解了戰斗服、消防車、滅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向孩子科普了消防安全知識。據悉,該中心共設計了11種類型的“便民服務”,不斷幫助前來求助的群眾,并注重黨群共建,積極與各組織單位開展交流合作。
今年來,大隊召開黨委會15次,審議研究100余項議題,邀請專家授課5次,開展“黨委成員上講臺”活動7次,為增強黨性、提高本領、干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尤其是部署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三亮活動,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車,有效引導黨員骨干打頭陣、挑大梁、當尖兵,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力量。
大隊還從賡續紅色精神血脈中汲取奮進力量。與紅色教育基地東江縱隊紀念館簽約共建,在隊伍內培養東縱小教員,傳承東縱精神;與支隊法制與社會消防工作處聯合開展黨建共建主題黨日活動,前往沙魚涌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踏訪東江縱隊紅色足跡;開展“重走東縱路 爭當特勤標兵”地震拉練,以行走悟初心;積極組織5類事故講解,以先進典型推動干事創業精神,以《隊焦》訪談片形式引導廣大指戰員向榜樣看齊、拍攝《我的煙火》紀錄片。
突出主責主業融合
職業文化建設要立足于消防主業主責,更要服務于消防主業主責。
大亞灣特勤大隊深諳此道。大隊黨委把職業文化建設作為更好完成滅火救援、年度重點工作的有力抓手,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力爭做到相融共進、互促共贏。
7月3日,大亞灣特勤大隊收到一面“撲烈火奮勇爭先 為百姓不懼艱險”的感謝錦旗。原來,2022年5月21日11時56分,大隊曾在火災中救下一名生命垂危的小男孩。孩子康復后,他和母親特意帶著錦旗前來致謝。
這面錦旗凝聚著人民群眾對大隊履行主業主責能力的肯定與鼓勵。
“特勤要特”是大隊所有人的共識共為。
一方面,大隊抓好夯實體技能基礎,深化實戰實訓,黨委委員帶頭研訓參訓,探索建立全員體技能訓練考核申報制度,開展為期4個月的集訓大練兵,對“火焰藍尖兵”重點實施“尖兵工程”,取得支隊執勤崗位練兵考核總分數排名第一、省市火焰藍滅火救援技能比武中4人獲單項科目前茅的好成績,隊伍能力切實提升。
另一方面,大隊立足四支專業隊建設,打造槽罐車和油類氣類儲罐模型、地震救援、黑暗和狹小空間、豎井救助、防化堵漏、山岳救助等模擬訓練設施,掛牌地震、石油化工、核應急、重型機械等4個實訓基地,建成深圳市首套煙火特性設施和訓練體系,形成研、教、學、考一體化訓練新模式,實現隊伍訓練有場地,有設施,有教員,
值得一提的是,大隊還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新能源車燃燒實驗中心,與中國礦業大學深圳研究院聯合開展液氮滅火技術實驗;與大亞灣核電建立新型共建模式等,不斷夯實大隊與地方高新企業、優質資源共同發展的根基,提升防范化解火災風險的能力水平。
突出制度機制保障
職業文化建設離不開規范化、標準化的體制機制保駕護航。
大隊黨委堅決扛起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不斷梳理完善戰斗相關規章制度、條令綱要,發揮機制長效作用,為隊伍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紀律保障。
隊伍管理方面,嚴格落實飲酒報備、安全隱患排查、條令綱要活動月等制度,完善大隊手機管理、人員管理等制度;政治工作方面,完善教育引導機制,開展常態化理論學習,落實典型培樹、黨員發展機制。
后勤方面,加強經費保障,針對職業文化建設加強經費統籌、設置專項經費,充分支持;戰訓方面,聚焦戰斗力提升,完善訓練演練、組訓培訓、比武考核機制,特別是強化與核電基地聯勤聯訓,加快推進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課題戰略合作事宜。
凡此種種,都有效推動職業文化建設走深走實、見力見效。
接下來,大亞灣特勤大隊將繼續深挖戰斗文化內核寶藏,不斷培育消防員的職業榮譽感和認同感,進一步激發廣大消防員忠誠履行職責使命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奮力譜寫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新篇章。(大亞灣特勤大隊)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