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大應急大安全”框架,深圳鹽田區把應急管理信息化擺進鹽田區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規劃,堅持一體化建設一體化運轉,全力提升全區安全態勢感知水平和應急指揮調度能力。立足具體業務,錨定風險隱患身份證管理體系,持續推動前端感知設備建設,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推進鹽田區智慧安全風險管理平臺建設,納管房屋安全、地面坍塌、地質災害、消防安全、樹木安全等19類公共安全、自然災害領域風險隱患,劃定風險等級,賦予身份證編碼,公開責任清單,與鹽田區智慧安監系統形成互補,動態感知、實時管控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公共安全類風險隱患,將全區風險隱患一網打盡,進一步織密大應急大安全網絡。

鹽田應急館(深應宣 供圖)
鹽田區以信息化再造業務邏輯,實現風險隱患分級分類管理和物聯監測預警,持續推進“三管三必須”原則落地落細、“四方責任”壓緊壓實,有力貫徹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一段時間以來,依托智慧安全風險管理平臺,轄區重大事故隱患排查等重點工作走深走實,安全態勢持續好轉。

智慧安全風險管理平臺(深應宣 供圖)
一、重塑業務流程,隱患發現、上報、建檔、整治、巡查一體成型。過去,風險隱患發現主要依靠工作人員外出巡查,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方式上報,存在無統一上報渠道、隱患判定不準、隱患處理難找主、巡查力量薄弱等問題。平臺上線后,人人都是巡查員:街道社區和行業部門、企業主體、居民等日常發現的道路交通、樹木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類潛在風險隱患,可通過i鹽田移動端一鍵上報,系統自動通知相關屬地單位進行復核、處置,事件直達具體負責人。具體負責人快速現場復核,立查立改,需長期整治的,完善檔案資料,納入平臺監管。平臺自動分拔,提醒相關責任單位、責任人跟進處置,直至風險隱患銷號。

風險隱患排查登記(深應宣 供圖)
在廣泛、深入調研消防、應急、住建、水務等各領域風險隱患日常管理規程和處置細節在基礎上,平臺精煉共通邏輯鏈條,重塑業務流程,打造風險隱患上報、專業復核、工作建檔、日常巡查、智能監測、隱患消除等功能,明確主體、屬地、行業、綜合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管理模式,實行清單化管理,以管理鏈條閉環保障風險隱患整治閉環。

立查立改 完善檔案資料(深應宣 供圖)
二、AI研判、明確責任,協同辦理、打破部門壁壘。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曾堅朋親自掛帥調研,深入各行業部門,梳理每一類風險隱患的主體責任單位、屬地責任單位、行業監管單位判定方法,明確各類風險涉及部門范圍及其責任人。平臺持續完善“單位+人”責任名錄,滾動錄入,動態更新。對每一個新錄入的風險隱患,系統自動抓取事件內容、學習歷史數據,AI研判最合適的責任單位、責任人,自動分拔并短信提醒對應部門責任人。

AI研判 自動分撥(深應宣 供圖)
平臺完整落實《鹽田區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工作規則》,將《規則》中“隱患轉辦制度”具象化。對難以界定責任單位的復雜風險隱患,徑直轉發至區安委辦并提請分管區領導及時介入,一事一議、特事特提,第一時間確定“負責人是誰+工作干什么”,長期以來隱患點“發現容易、認領困難、反復推諉”歷史難題被輕松破解。
通過量化巡查內容、固化巡查周期,強化巡查過程管控,明確銷號核查規則等,平臺形成一套屬地單位和行業監管部門協同配合,日常防范和隱患化解一體推進的工作模式,確保事事有人認,監管不留白,處置能閉環,風險均可控。
三、技防人防協同,監測預警全天候高效運轉。克服“人防”諸多短板,用“技防”補牢監管網絡。搭建物聯平臺,對接邊坡位移、煙感、水位、管道燃氣等各類前端感知設備,對各類風險隱患進行全天候在線監測,發現異常自動報警,發送預警信息給相關責任方及時處置。“人防+技防”協同作業不僅能早預警還能快處置。物聯平臺根據傳感器數據快速追蹤定位風險隱患,一鍵關聯附近視頻監控呈現實時狀態,同時隱患資料、歷史安全事件、附近應急資源落圖“一屏”展示,形成“監測預警處置一張圖”,便于統一指揮調度,處置風險隱患。

監測預警處置一張圖(深應宣 供圖)
四、首創使用AI知識庫,為工作人員配備智慧助手。風險隱患種類繁多情況復雜,要求全區所有工作人員同時專業掌握各類隱患的識別和認定標準、及時跟進最新工作要求并不容易。平臺充分發揮先進生產力效能,首創使用AI知識庫,歸集整理各行業領域規章制度資料,打造一線人員的智慧助手。一線工作人員通過交互式提問,AI智能檢索相關資料并提出專業回答。如此一來,每位工作人員能夠快速掌握工作規程和業務標準,精準識別風險,準確分級分類,科學處置隱患。有了AI知識庫的加持,每個風險隱患都能得到更專業的處置。
平臺塑造風險隱患發現上報—巡查任務下派—隱患排查處置—日常巡查管理—數據分析上圖的自下而上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實現轄區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監管工作規范化,與應急體系高效協同聯動,強化隱患監測預警、確保風險擴大能夠快速有效處置。鹽田區將持續推進“智慧應急”建設,助推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為居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企業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AI知識庫智慧助手(深應宣 供圖)
五、物聯感知云平臺。物聯感知云平臺是 “中臺+組件+應用”一體化物聯網平臺。平臺提供“感知+組件+處置”三個能力中樞,助力客戶構建物聯感知神經系統、形成新型數字化能力。面向數字政府,化解傳統煙囪式建設帶來的治理難題,形成對海量物聯終端的一體化“匯+管+控+用”,對大數據平臺互補增強,提升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面向數字化企業,實現多品類物聯終端的一體化管用,實現對物理世界全息實時感知,支撐各類物數雙生創新應用,助力數字化轉型升級;面向集團內專業公司,作為通用使能型數字化中臺,為各類產數應用解決底層物聯終端的“接+調+管+用”,屏蔽終端差異消耗,集中精力做好業務創新。

物聯感知云平臺(深應宣 供圖)
六、天翼大喇叭。天翼大喇叭中國電信天翼物聯基于物聯網和AI技術,以平臺+終端為載體,打造無線化、互聯網化、數字化的信息發布類-視播一體化的產品,致力于為物聯網設備注智發聲。平臺向上聯動氣象局、地震局、中心等政務平臺;向下通過專屬的信息發布專網通道連接到各種感知設備、應用終端,形成上下聯動;最終通過信息轉語音的方式進行發布,利用AI+物聯網技術,可有效解決信息發布聯動響應的痛點,賦予信息播報更加強大的能力。

天翼大喇叭(深應宣 供圖)
七、城市生命線安全管理平臺。主要面向各級應急主管部門及安全生產監管負責人,基于聯通知識圖譜技術、數據治理分析挖掘能力,解決安全生產風險的區域分析和細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無據可依的問題。通過對過往5年安全生產事故的分析、關聯100多萬家企業的200余類行業數據、對企業的經營范圍、生產工藝、違法行為等37個維度進行建模分析,構建企業安全風險知識模型、區域安全生產事故指數和企業風險等級評定模型,實現8大模塊49項指標企業信息的關聯穿透和對全省各行業安全生產態勢的綜合分析,提升安全生產監管和執法的科學性、有效性。

城市生命線安全管理平臺(深應宣 供圖)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