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云南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推進城市綠化和“兩污”治理——打造宜居環境 鋪陳綠美底色
城市綠化,事關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關系人居環境品質和人民生活幸福。省委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在城市綠化美化上下功夫,見縫插綠、拆墻透綠、長效護綠,因地制宜提高城市‘兩污’治理效率,讓每一座城市都更加美麗。”
如何結合工作實際抓好會議精神貫徹落實?記者日前采訪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設計與名城處、城市建設處等相關處室負責人。
自2022年“綠美云南”行動開展以來,全省以“增綠提質”為主線,圍繞“綠美、宜居、特色、韌性”要求,通過著力構建和不斷優化城市綠地系統及山水空間格局,把公園、綠地建在群眾身邊,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綠色福利。“通過3年的綠美城市建設,全省城市綠量不斷增加,綠化品質持續提升,各地因綠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樣性而美,云南的魅力得到更好的展現。”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設計與名城處處長陳宏玲介紹,“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聚焦重點任務,理清思路、狠抓落實,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工作。”
一是開展街道補植補綠。建立動態補綠機制,實行“一街一檔”,杜絕“反復補、反復缺”;重點打造街道重要節點、窗口地段,實現從“綠起來”到“美起來”“好管理”的轉變。
二是提升鄉土植物運用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云南豐富的鄉土植物資源,鼓勵城市綠化新建及提質改造項目優先選用鄉土樹種,出臺《云南省城市特色鄉土適生植物指引》,助力各地挖掘和利用特色鄉土樹種,推動城市綠化向生態化、特色化升級。
三是完善城市公園體系。編制《云南省城市公園體系規劃》,對全省公園規劃建設進行引導。開展“+公園”建設,結合城市更新,因地制宜建設口袋公園、社區公園、綠道等,補齊公園層級和類型短板,合理設置多元化、人性化的活動空間,為居民營造近距離休閑場地。推動“公園+”建設,改造升級公園內基礎服務設施,推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提升公園復合性功能。
四是強化綠化管理維護。完善城市綠化管理體制和機制,指導各地培育專業干部、養護隊伍和技術人員,有條件的地方組建自有綠化隊伍。于近期召開全省城市綠化工作現場會,及時總結并推廣大理等一些城市的好做法,讓云南的每一座城市鋪就綠美底色。
“污水垃圾治理是解決城市病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之美可以給市民和外來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文小勇介紹,在污水垃圾治理中,我們將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實事做起,從群眾居住區、房前屋后環境改善做起,重點解決好老舊小區、廠區、街區、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的污水垃圾治理問題。
文小勇介紹,全省住建部門將通過加強地下管網建設、新增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健全管理機制、加裝智能監測設備、凝聚全民力量等措施,持續增強“兩污”治理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綠美城市景觀品質。
在管網建設方面,組織全省所有城市編制城市地下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實施方案、加強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20條措施,開展地下管網普查,明確污水管網建設布局。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每年計劃新建改造5000公里以上地下管網,開展雨污分流和錯接、漏接、混接管網整治,推動城鄉污水應收盡收、截污納管進廠集中處理。
在完善設施建設方面,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增建垃圾中轉站、分類處理設施、焚燒發電廠,嚴格管控城鄉生活污水排放,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加裝智能監測設備監管,實時監控污水水質、垃圾清運情況,提升污水垃圾處理效能。
在健全管理機制方面,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嚴查污水偷排、垃圾亂倒行為,確保治理措施落地見效。推行“廠網一體”“供排一體”,組建一體化、市場化運營主體,實現規劃、建設、運營、維護全鏈條管理,創新推動水務改革和費效改革,提升運維效果。
在凝聚全民力量方面,通過宣傳教育,普及環保知識,開展“垃圾分類我參與,綠色低碳我奉獻”行動,引導全民參與污水垃圾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美化成果的氛圍,打造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使水更清、地更綠、天更藍、城市更美麗。(記者 陳曉波)

關注精彩內容